2006年8月17日星期四

日本靖国神社

日本靖国神社

  靖国神社是位于日本东京都千代田区九段坂的一座神社。该神社供奉自明治维新以来为日本军国侵略主义战死的军人及军属,其中绝大多数是在中日战争及太平洋战争中阵亡的日军官兵及殖民地募集兵。靖国神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一直由日本军方专门管理,是国家神道的象征;在二战后,遵循政教分离原则,改组为宗教法人。由于靖国的祭祀对象包括了14名甲级战犯,使得该神社被东亚各国视为日本军国主义的象征而备具争议性。

  靖国神社(Yasukuni Shrine)是日本近代史上军国主义对外侵略扩张的精神支柱。它始建于1869年(明治维新第二年),最初叫“东京招魂社”,1879年改称为“靖国神社”。它把在明治维新以来历次战争、其中多为对外侵略战争中死去的亡灵作为神来祭祀。

  靖国神社坐落在日本东京千代田区九段,占地10多万平方米。神社大门外两侧各竖一座高约十米的石塔。石塔建于1935年,塔身上有16块浮雕,反映的都是为日本侵华战争树碑立传的内容,从1895年日本侵占台湾,1931年“九·一八”事变占领我国东北,翌年进攻上海等侵略行径都作为“追慕”的“光荣史迹”而雕在那里。神社大殿里供奉着日本明治维新以来的246万多军人,其中包括日本历次对外侵略战争中战亡的军人。1978年10月,东条英机等14名甲级战犯和两千余名乙级、丙级战犯的牌位也被移进这个神社,作为“为国殉难者”祭祀。

  靖国神社里还有一个陈列馆“游就馆”。馆内不仅展示着日军的各种杀人工具和二战中使用的一些武器装备,还美化日本的侵略战争历史,极力歪曲侵华战争,粉饰南京大屠杀事件。展厅里的影像墙上,还悬挂着东条英机等14名甲级战犯的照片,供人顶礼膜拜。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占领军总司令部在1945年12月发出“神道指令”,切断了靖国神社与国家的特殊关系。1952年9月,根据日本宪法政教分离的原则,靖国神社改为独立的宗教法人。但是,靖国神社一直是日本右翼势力鼓噪军国主义的大本营,每年“8·15”日本战败日,日本右翼势力都通过参拜活动,美化侵略战争,宣扬军国主义思想。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前,靖国神社既是宗教设施,也是军国主义的国家设施。它从一开始就与军国主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日本对外侵略中,军国主义势力利用靖国神社煽动崇拜天皇、为天皇陛下赴死的军国主义情绪,为侵略战争服务。战后,靖国神社改为独立的宗教法人,但其作为军国主义精神支柱的影响依然存在。

  无论在日本人眼中还是在中、韩等国人民眼中,靖国神社都不是一座普通的神社。它直接涉及对人类一段重要历史的评价,牵动着众多二战受害国人民的情感,关系着对国际正义与公理的认同与颠覆。因此,日本政府领导人对它的参拜,就不只是日本内政,而是涉及中日复交的政治基础,涉及日本战后重建的出发点,涉及二战后形成的国际秩序;同时,也已不仅是日本与中国之间的问题,而成为日本与亚洲受害国之间、日本与国际社会之间的问题。

  点击下载地标文件:日本靖国神社Google Earth地标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