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20日星期日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是中国著名的石刻艺术宝库之一,同时被誉为世界最伟大的古典艺术宝库之一,龙门石窟规模相当宏大,窟内造像雕刻精湛,内容题材丰富,它以自身系统和独特的雕塑艺术语言,揭示了雕塑艺术创作中的各种规律和法则。龙门石窟的造像艺术融入体现了汉族的审美意识,堪称展现中国石窟艺术变革的“里程碑”。

  龙门石窟是中国四大石窟之一,与甘肃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云岗石窟、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而龙门石窟与莫高窟、云岗石窟和重庆大足石刻则是中国境内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四座石窟。

  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市城南13公里,被列入洛阳八大景之冠。龙门石窟始凿于北魏孝文帝由平城(今山西大同市)迁都洛阳前后。当时孝文帝深感国都偏于北方不利于统治,而地处中原的洛阳自然条件优越,于是在公元493年迁都洛阳,同时拉开了营建龙门石窟的序幕。龙门石窟经历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和北宋等朝,雕凿断断续续达400年之久,其中北魏和唐代大规模营建有140多年,因而在龙门的所有洞窟中,北魏洞窟约占30%,唐代占60%,其他朝代仅占10%左右。据统计,东西两山现存窟龛2345个、佛塔70余座。龙门石窟是中国古碑刻最多的一处,有古碑林之称,共有碑刻题记2860多块,其中久负盛名的龙门二十品和褚禭良的伊阙佛龛之碑,分别是魏碑体和唐楷的典范,堪称中国书法艺术的上乘之作。龙门全山造像11万余尊,最大的佛像卢舍那大佛,通高17.14米,头高4米,耳长1.9米;最小的佛像在莲花洞中,每个只有2厘米。

  点击下载地标文件:河南洛阳龙门石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