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2月29日星期五

法国巴黎圣母院

法国巴黎圣母院

  巴黎圣母院座落于巴黎市中心塞纳河中的西岱岛上,始建于1163年,是巴黎大主教莫里斯·德·苏利决定兴建的,整座教堂在1345年才全部建成,历时180多年。

  巴黎圣母院是一座典型的“歌特式”教堂,之所以闻名于世,主要因为它是欧洲建筑史上一个划时代的标志。圣母院的正外立面风格独特,结构严谨,看上去十分雄伟庄严。它被壁柱纵向分隔为三大块;三条装饰带又将它横向划分为三部分,其中,最下面有三个内凹的门洞。门洞上方是所谓的“国王廊”,上有分别代表以色列和犹太国历代国王的二十八尊雕塑。1793年,大革命中的巴黎人民将其误认作他们痛恨的法国国王的形象而将它们捣毁。但是后来,雕像又重新被复原并放回原位。“长廊”上面为中央部分,两侧为两个巨大的石质中棂窗子,中间一个玫瑰花形的大圆窗,其直径约10米,建于1220—1225年。中央供奉着圣母圣婴,两边立着天使的塑像。两侧立的是亚当和夏娃的塑像。

  教堂内部极为朴素,几乎没有什么装饰。大厅可容纳9000人,其中1500人可坐在讲台上。厅内的大管风琴也很有名,共有6000根音管,音色浑厚响亮,特别适合奏圣歌和悲壮的乐曲。曾经有许多重大的典礼在这里举行,例如宣读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赞美诗,又如1970年法国总统戴高乐将军的葬礼等。

  巴黎圣母院是一座石头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被誉为一级由巨大的石头组成的交响乐。虽然这是一幢宗教建筑,但它闪烁着法国人民的智慧,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点击下载地标文件:法国巴黎圣母院

2006年12月28日星期四

法国巴黎凯旋门

法国巴黎凯旋门

  巴黎凯旋门座落在巴黎市中心夏尔·戴高乐广场(又称星形广场)中央,是拿破仑为纪念他在奥斯特利茨战役中大败奥俄联军的功绩,于1806年2月下令兴建的。它是欧洲100多座凯旋门中最大的一座。

  巴黎凯旋门高约50米,宽约45米,厚约22米。四面各有一门,中心拱门宽14.6米。门上有许多精美的雕刻。内壁刻的是曾经跟随拿破仑东征西讨的数百名将军的名字和宣扬拿破仑赫赫战功的上百个胜利战役的浮雕。外墙上刻有取材于1792~1815年间法国战史的巨幅雕像。所有雕像各具特色,同门楣上花饰浮雕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俨然是一件精美动人的艺术品。这其中最吸引人的是刻在右侧(面向田园大街)石柱上的“1792年志愿军出发远征”,即著名的《马赛曲》的浮雕,是世界美术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的不朽艺术杰作。

  1920年11月,在凯旋门的下方建造了一座无名烈士墓。墓是平的,里面埋葬的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牺牲的一位无名战士,他代表着在大战中死难的150万法国官兵。

  凯旋门内设有电梯,可直达50米高的拱门。人们亦可沿着273级螺旋形石梯拾级而上。上去后可以看到一座小型的历史博物馆。馆内陈列着许多有关凯旋门建筑史的图片和历史文件,以及介绍法国历史上伟大人物拿破仑生平事迹的图片和558位随拿破仑征战的将军的名字。另外设有两间配有英法两种语言解说的电影放映室,专门放映一些反映巴黎历史变迁的资料片。在博物馆的顶部是一个平台,游人们从这里可以远眺巴黎,鸟瞰巴黎圣母院、协和广场的卢克索方尖碑、雄伟的埃菲尔铁塔和圣心教堂等巴黎名胜。俯视凯旋门下由环形大街向四面八方伸展出的十二条放射状的林荫大道。这些大道就象一颗明星放射出的灿烂光芒,因而,凯旋门又称“星门”。十二条大道中,最著名的为香榭里舍大道、格兰德大道、阿尔美大道、福熙大道等。

  现在,每逢节日,就有一面10多米长的法国国旗从拱门顶端垂下来,在无名烈士墓上空迎空飘扬。逢重大节日时,则有一名身着拿破仑时代戎装的战士,手持劈刀,守卫在《马赛曲》雕像前。每年的7月14日,法国举国欢度国庆时,法国总统都要从凯旋门通过;每位总统在其卸职的最后一天也要来此,向无名烈士墓献上一束鲜花。而凯旋门最奇特之处,据说是每当拿破仑周年忌日的黄昏,从香榭里舍大道向西望去,一团落日恰好映在凯旋门的拱形圈里。

  点击下载地标文件:法国巴黎凯旋门

2006年12月27日星期三

法国巴黎卢浮宫

法国巴黎卢浮宫

  这个举世闻名的艺术宫殿始建于12世纪末,当时是用作防御目的,后来经过一系列的扩建和修缮,逐渐成为一个金碧辉煌的王宫。从16世纪起,弗朗索瓦一世开始大规模的收藏各种艺术品,以后各代皇帝延续了这个传统,充实了卢浮宫的收藏。如今,博物馆收藏的艺术品已达40万件,其中包括雕塑、绘画、美术工艺及古代东方、古代埃及和古希腊罗马等7个门类。1981年,法国政府这座精美的建筑进行了大规模的整修,从此,卢浮宫成了专业博物馆。值得一提的是,卢浮宫正门入口处有一个透明金字塔建筑,它的设计者就是著名的美籍华人建筑师贝聿铭。

  卢浮宫目前已经成为世界三大博物馆之一,其艺术藏品种类之丰富,档次之高堪称世界一流。其中最重要的镇宫三宝是世人皆知的:《米洛的维纳斯》, 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和《萨莫特拉斯的胜利女神》。其他著名作品还有: 《狄安娜出浴图》、《丑角演员》、《拿破仑一世加冕礼》、《自由之神引导人民》、《编花带的姑娘》等。

  1793年8月10日,卢浮宫艺术馆正式对外开放,成为一个博物馆。从那时起,这里的收藏不断增加,更不用说拿破仑向那些被征服的国家征用的艺术贡品了。总之,如今博物馆收藏目录上记载的艺术品数量已达400,000件,分为许多的门类品种,从古代埃及、希腊、埃特鲁里亚、罗马的艺术品,到东方各国的艺术品;有从中世纪到现代的雕塑作品;还有数量惊人的王室珍玩以及绘画精品等等。迄今为止,卢浮宫已成为世界著名的艺术殿堂。 其中特别是最重要的镇宫三宝——断臂美神“米洛斯岛的维纳斯”雕像、无头折臂但却飘飘欲仙的“胜利女神”雕像、达·芬奇最为著名的画作《蒙娜丽莎》等,就更是绝无仅有的稀世瑰宝了。

  点击下载地标文件:法国巴黎卢浮宫

2006年12月26日星期二

威克岛:太平洋的“踏脚石”

威克岛:太平洋的“踏脚石”

  据《解放军报》报道,威克岛不过是个面积只有9平方公里的弹丸小岛,属于太平洋中部的马里亚纳群岛。由于地处关岛和夏威夷之间,是横渡太平洋航线的中间站,因此,又有太平洋的“踏脚石”之称。威克岛1568年被欧洲人首先发现。1796年,英国威廉·威克船长航行至此,遂将该岛命名为威克岛。自1840年起,美国人开始在威克岛上定居。1898年美国在取得美西战争胜利后,趁机吞并了威克岛。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威克岛成为美国在北太平洋“最有用的地方之一”。1939年,美国开始在威克岛上修建海、空军设施,建成了一条长近3公里的跑道,可供大型飞机起降,从而使威克岛成为美国重要的海、空军基地之一。1941年12月8日,日军偷袭珍珠港,威克岛同时遭到轰炸,并被日军攻占,成为日军太平洋防线的重要一环。直至1944年9月4日,威克岛才重新被美国收回。

  1950年10月15日,美国总统杜鲁门与美军司令麦克阿瑟在威克岛举行会晤,决定将战火烧过“三八线”。之后,美国在岛上修建了现代化机场,铺设了新的海底电缆,使其成为檀香山和关岛之间航线的中转站和海底电缆的连结点。1974年,美国又在威克岛上安装了导弹发射装备,成为弹道导弹试验基地。冷战结束后,随着飞机续航能力的提高,威克岛作为重要军事基地的作用下降,其兵力部署逐渐减少。但是,威克岛依然担负着中转站和补给站的作用。岛上现有一条2980米长的跑道,配有现代化的导航设备,可供包括大型喷气机在内的所有军、民用飞机起落。美军还在该岛部署了KC-135空中加油机,负责给穿梭于太平洋上空的一些美军飞机进行空中补给。值得一提的是,威克岛是目前世界上唯一能够进行海啸预报和全球变暖数据监测和收集的地方,随着科研设备的增加,其民用和经济价值将进一步增加。

  近年来,由于美国执意推行导弹防御系统,特别是1999年以来频繁进行导弹拦截试验,威克岛成为又一导弹试验基地。2002年5月30日,“爱国者-3”型导弹(PAC-3)第4次拦截试验就是在威克岛上进行的。这种新型“爱国者”导弹是美导弹防御计划的一部分,用于高速跟踪、阻击中短程弹道导弹,以保护美军部队和基地的安全。看来,威克岛这个历史悠久的军事基地依然不会退出历史舞台。

  作者:公晓燕,来源:新华网

  点击下载地标文件:威克岛地标

2006年12月24日星期日

英国威尔特郡白马刻像

英国威尔特郡白马刻像

  英国威尔特郡的艾顿巴恩斯(Alton Barnes)一块高低起伏的原野上,有著名的白马山,也有神秘的史前巨石阵。

  白马山山坡上有白马刻像,是古代英国的象征,据说它可以把人的灵魂运到来世。白马山下至少出现过三次麦田怪圈,人们猜测其神秘图形也许和古代遗迹有某种联系。

  点击下载地标文件:英国威尔特郡白马刻像

2006年12月23日星期六

美国第七舰队总部:圣迭戈海军基地完全揭秘

  这篇文章以这张卫星遥感图片开始说起:

第七舰队总部:圣迭戈海军基地

  也许看官看了这张空间拍摄的遥感图像感到不可思议:谁还会把建筑设计成纳粹的标志?当然这种设计在地面是看不出来的,就像我曾经介绍过的神秘的秘鲁纳斯卡线一样,只能在空中才能发现这个秘密。

  如果我告诉你:这是美国圣迭戈海港美国第七舰队总部,你的震惊恐怕与笔者一样强烈!

  我想这绝对不是设计师的巧合吧?应该是一种“巧妙构思”!我不相信当美国海军部看到这个纳粹标志的建筑平面图时会没有发现平面造型是如此明显的纳粹标志。

  纳粹死了,纳粹精神还没有死!

  我不清楚第七舰队总部巨大的纳粹标志是否引进过美国人的注意,但作这中国人,我们应该注意由些所包含的含义,特别是美国将大西洋的海军力量调往太平洋区域所表达的军事用意。

  近期在进行一系列的美国军事基地的遥感研究时,总不免想到法国神秘预言家诺查丹姆斯的那首含义深远的预言诗: 恐怖魔王从天而降,以幸福的名义统治地球。

  各位看官,现在咱们点击下图,去亲眼目睹美国圣迭戈海港第七舰队的神秘基地吧!

  美国西海岸最南端的城市圣迭戈,距墨西哥边境20公里,人口110余万,多为墨西哥人和西班牙人后裔。1769年,西班牙人在圣迭戈河口附近设堡,开始在这里移民定居,是欧洲人在加利福尼亚州最早的定居点。

  圣迭戈阳光充足,气候宜人,被评为全美最宜居住的城市。走进圣迭戈,看到的是一幢幢优雅的别墅,一片片绿色的草地,整个城市依傍着海滨,清爽的海风使它散发着勃勃的生机。

  圣迭戈没有多少名胜古迹,这个海滨城市,展示的是一种现代气息,一种时尚,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城市建筑大部分是木质结构,轻巧、自然,全无钢筋水泥构件给人的沉重感和压力感。大街小巷树木葱茏,一座座小型建筑掩映在绿色之中,十分清新、幽雅。在海边,成群的海鸥与三三两两漫步观海的人们分享着阳光和海浪的温柔,旁边是一排小商场、咖啡屋以及快餐店,这一切无不让人感到这里的生活是那样的宁静和从容。

  当我们怀着愉悦的心情走近圣迭戈海港,看到的却是数十艘大大小小的军舰,其中还有一艘大型航母。圣迭戈海港是美国西海岸的重要军事基地,是美军第七舰队的总部所在地。军舰上那长长的火炮和战机,使人的心情忽地沉重起来。这海港本应是轻舟荡漾之处,而眼前的庞然大物,仿佛给这座美丽的海滨城市蒙上了一层阴影,大煞风景。站在海港码头,看着第七舰队的军舰,不由想起上个世纪50年代,在太平洋彼岸,有一湾窄窄的海峡,这支舰队就曾在那里游弋。

  一座美丽的城市,一座最适宜人居住的城市,却是一个强大的军事基地,这是圣迭戈的困惑,也是当今人类的主要困惑之一。人们在享受着阳光和绿地的时候,总要发生纷争,于是就有战争,结果却破坏了人类自己的生存环境和个体生命,破坏了阳光和绿地。

  圣迭戈的地理位置相当重要,现为美国太平洋舰队的主要支援基地。包括航空母舰、核动力潜艇在内的舰队半数以上舰艇均以此为母港。圣迭戈是美国海军本土三线基地网上的重要节点。

  据美联社近日报道,美国海军日前决定,为适应新的战略形势,将在2010年前将美国6艘“洛杉矶”级核动力潜艇由大西洋调至太平洋港口,以加强区内的布防。分析人士指出,美军的这种频繁举动必将彻底改变潜艇部署过去重大西洋、轻太平洋的做法,将在太平洋打造一支超常规的潜艇力量,而这种态势也将继续推进美军事战略重心向亚太地区转移。

  目前,美军拥有的潜艇全部为核动力潜艇,主要分为战略核潜艇和攻击核潜艇两种,总数70余艘。其中,能够携带弹道导弹的战略核潜艇有14艘;攻击核潜艇有59艘。美国所有的潜艇力量分别归太平洋舰队和大西洋舰队指挥,与美国其他的水面舰艇部队协同行动,共同控制“制海权”。

  随着美国军事战略重心向亚太地区的倾斜,太平洋舰队在美国国家安全战略中的地位更加突出。而作为太平洋舰队力量支柱的潜艇部队,则呈三线态势配置于4大潜艇基地:华盛顿州的班戈、加利福尼亚的圣迭戈、夏威夷的珍珠港以及关岛基地。

  目前,美国海军在太平洋地区部署有6艘航空母舰。其中“星座”号、“尼米兹”号和“斯坦尼斯”号驻扎在美国加州圣迭戈海军基地。

  美国海军最新的“罗纳德·里根”号航母将进驻圣迭戈基地,代替即将退役的“星座”号。“乔治·布什”号将在2008年远赴东瀛,代替退役的“小鹰”号。届时,驻亚太地区的美军航母将全部是新型的“尼米兹”级核动力航空母舰。

  来源:风暴工作室

  点击下载地标文件:第七舰队总部:圣迭戈海军基地完全揭秘

美国怀特曼空军基地:幽灵的堡垒

美国怀特曼空军基地:幽灵的堡垒

  这是中国人应该记住的名词:怀特曼空军基地,第509轰炸机联队, B-2幽灵隐形战略轰炸机,JDAM联合直接攻击弹药。

  1999年5月7日,格林威治时间夜21时46分,从密苏里州怀特曼空军基地出发的一架美B一2轰炸机向中国驻南使馆投下5枚全球定位系统制导、全天候、各重2000磅的联合直接攻击弹药(JDAM),造成我驻南斯拉夫大使馆3人死亡,20多人受伤,馆舍严重毁坏。

  怀特曼空军基地位于美国腹地密苏里州堪萨斯市的东南65公里处,兴建于1942年美国遭受珍珠港袭击后所发起的全国总动员时期。1961年6月 ,成为美国第四个民兵式战略导弹基地。民兵式战略导弹退役后,1993年,美军唯一配备B-2幽灵隐形战略轰炸机的第509轰炸机联队进驻怀特曼空军基地,使该基地再次成为美国战略核力量的重要据点之一。

  素有“幽灵”之称的B-2A型战略轰炸机是目前美军唯一一种全天候隐形战略轰炸机,单架造价高达22.2亿美元,是世界上最昂贵的飞机。飞机在空中不加油的情况下,作战航程可达1.2万公里,空中加油一次则可达1.8万公里。每次执行任务的空中飞行时间一般不少于10小时,美国空军称其具有“全球到达”和“全球摧毁”能力。B-2A集各种高精尖技术于一体,更因隐身性能出众,被行家们誉为“本世纪军用航空器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据报道,B-52轰炸机的雷达反射截面为1000平方米,米格-29为25平方米,B-lB为不足l平方米,而B-2A只有不到0.1平方米,仅仅相当于天空中的一只飞鸟的雷达反射截面,这就使一般雷达很难发现它。

  B-2A另一特点是维护保养上的困难。几年前,B-2A刚刚装备部队时,养护任务基本上都是由各大公司的技术人员完成的,每飞行小时的维护时间,为132小时。每次飞行任务完成后,高速气流都会对机体表层造成磨损。为了确保飞机的隐身性能不致下降,每次飞行后,技术人员都要用一种类似喷漆的方法对B-2A表层的雷达吸波材料进行整修,而新喷的吸波材料只有在一定的温度、湿度下才能干燥固化。由于缺乏充足的配件和完善的维护设备,B-2A一直无法在海外基地部署,这对于以全球布署作战的美国军队来说,这是一个无法忍受的缺憾。

  点击下载地标文件:美国怀特曼空军基地:幽灵的堡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