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城广场是省会济南的中心广场,坐落于市中心的繁华地带,地处山、泉、河、城怀抱之中。它南望千佛山、北依大明湖、东眺解放阁、西临趵突泉,东西长780米,南北宽230米,占地面积约270亩。
整个广场共有十余部分组成:自西向东为趵突泉广场、南北名士林、泉标及泉标广场、颐天园与童乐园、滨河广场、地下购物广场、荷花音乐喷泉、齐鲁文化长廊、四季花园、科技教育馆等。
点击下载地标文件:济南泉城广场
郑州二七纪念塔位于郑州市二七广场,是为纪念二七工人大罢工而建。1923年2月1日,京汉铁路各站工人在郑州普乐园(今二七纪念堂),成立京汉铁路总工会。由于遭到封建军阀的阻挠和破坏,大会决定在2月4日举行全线总罢工。2月7日军阀吴佩孚、肖耀南在帝国主义的指使下,对郑州、江岸、长辛店的罢工工人进行了残酷镇压。全线工人同仇敌忾,不怕牺牲,同反动派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斗争。在这场斗争中,共产党员、工人领袖林祥谦、施洋以及高斌等40多人被杀,300多人负伤,激起了全国工人大罢工的革命怒潮。这就是有名的“二七”大罢工。1925年2月7日,京汉铁路工人在郑州召开全路工人代表大会,庄严宣布:恢复京汉铁路总工会。帝国主义和反动军阀于1926年10月15日,又杀害了郑州分会负责人汪胜发、司文德,并把二位烈士的头颅悬挂在“长春桥”(今二七纪念塔地址)的电线杆上。但是,英雄的铁路工人并没有被吓倒,他们继续战斗着。“二七”大罢工的伟大斗争,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显示了中国工人阶级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在中国工人运动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为了纪念这次伟大的罢工运动和“二七”烈士,继承和发扬“二七”光荣革命斗争传统,1951年,在原“长春桥”旧址附近修建了“二七”广场,当时场内建一座15米高的木制纪念塔。1971年改修成现在的塔式。
郑州二七纪念塔为双身并联式塔身,塔全高63米,共14层,其中塔基座为3层塔身为11层,钢筋混凝土结构。每层顶角为仿古挑角飞檐,绿色琉璃瓦覆顶。塔顶建有钟楼,六面直径2.7米的大钟,整点报时演奏《东方红》乐曲。钟楼上高矗一枚红五星。塔平面为东西相连的两个五边形,从东西方向看为单塔,从南北方向看则为双塔。二七纪念塔现名为二七纪念馆。馆内共有10个塔层层厅和1个地下层厅,塔内陈列有“二七”大罢工的各种历史文物、图片、文字资料。
资料来源:郑州教育信息网
点击下载地标文件:郑州二七纪念塔
岳麓书院位于长沙市湘江畔岳麓山下,是我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其前身可追溯到唐末五代(公元958年)智睿等二僧办学。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潭州太守朱洞在僧人办学的基础上,正式创立岳麓书院。嗣后,历经宋、元、明、清各代,至清末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改为湖南高等学堂,尔后相继改为湖南高等师范学校、湖南工业专门学校,1926年正式定名为湖南大学至今,历经千年,弦歌不绝,故世称“千年学府”。南宋理学家朱熹等曾在此讲学,据说,鼎盛时期从学有千人之众。
岳麓书院自创立伊始,即以其办学和传播学术文化而闻名于世。北宋真宗皇帝召见山长周式,颁书赐额,书院之名始闻于天下,有“潇湘洙泗”之誉。南宋张式主教,朱熹两度讲学。明代中后期,明世宗御赐“敬一箴”,王阳明心学和东林学派在此传播和交流,明清著名的爱国主义思想家王夫之在此求学,清代,康熙和乾隆分别御赐“学达性天”和“道南正脉”额。
岳麓书院占地面积21000平方米,现存建筑大部分为明清遗物,主体建筑有头门、二门、讲堂、半学斋、教学斋、百泉轩、御书楼、湘水校经堂、文庙等,分为讲学、藏书、供祀三大部分,各部分互相连接,合为整体,完整地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气势恢宏的壮阔景象。
除建筑文物外,岳麓书院还以保存大量的碑匾文物闻名于世,如唐刻“麓山寺碑”、明刻宋真宗手书“岳麓书院”石碑坊、“程子四箴碑”、清代御匾“学达性天”、“道南正脉”、清刻朱熹“忠孝廉洁碑”、欧阳正焕“整齐严肃碑”、王文清“岳麓书院学规碑”等等。(来源:百度百科)
点击下载地标文件:长沙岳麓书院
南宁国际会展中心位于南宁市民族大道东段,是南宁市标志性建筑。它的建成进一步完善了南宁市作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前沿开放城市的功能,有力推动了南宁的对外开放和广西会展经济的发展。
南宁国际会展中心设计巧妙,充分利用地形地貌,依山就势逐层升高,主建筑位于山坡上,穹顶高高耸立,整体给人一种气势磅礴、恢弘壮观的感觉。会展前广场视野极其开阔,包括大型停车场和集会广场等部分。占地2.3万平方米的停车场可停放小汽车980辆,摩托车4000辆以上。从停车场拾级而上是宽阔的集会广场,其2.7万平方米的面积超过了民族广场而成为邕城最大的平面广场,在广场上可以清楚仰视整个会展中心主体建筑的灵魂——大穹顶。这个以南宁市花——朱槿为造型的独特结构,直径60米,重达800吨,其12片白色的“花瓣”象征着广西12个少数民族,在阳光照耀之下洁白无暇的穹顶显得格外熠熠生辉。(来源:新浪网/国际在线)
点击下载地标文件:南宁国际会展中心
兰州中山桥俗称“中山铁桥”,“黄河铁桥”,旧名镇远桥,被称为“天下黄河第一桥”。
兰州中山桥位于兰州滨河路中段北侧,白塔山下、金城关前,建于公元1907年(清光绪33年),是兰州历史最悠久的古桥,也是5464公里黄河上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桥梁,因而有“天下黄河第一桥”之称。中山铁桥长234米,宽7.5米,有6墩5孔的铁桥,桥上飞架5座弧形钢架拱梁。清光绪33年(1907年),清政府在兰州道彭英甲建议和甘肃总督升允的赞助下,动用国库白银三十万六千余两,由德商泰来洋行喀佑斯承建,美国人满宝本、德国人德罗作技术指导,建起了黄河第一座铁桥,初名“兰州黄河铁桥”。1942年改为“中山桥”,1954年,整修加固了铁桥,又增加了五座弧型架拱梁,使铁桥显得坚固耐用,气势雄浑。(来源:百度百科)
点击下载地标文件:兰州中山桥
东关清真大寺,是西北地区的四大清真寺之一,与西安化觉寺、兰州桥门寺、新疆喀什艾提尕清真寺相提并论,驰誉国内。始建于明洪武年间,它是一座融塔、墙、殿为一体的伊斯兰建筑,占地1102平方米,正中的礼拜大殿为全寺最大的建筑物。整个建筑式样别致,结构分明,每逢礼拜、三大宗教节日,数以万计的穆斯林汇集在此举行隆重的聚礼活动。东关清真大寺是伊斯兰经学研究的最高学府,在海内外享有盛誉。
东关清真大寺是西宁市一座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古代建筑。是青海省目前最大的伊斯兰教寺院,也是西北地区四大清真寺之一。 该寺坐落在西宁市东关大街,初建于明朝洪武年间,即公元1380年前后。据有关史料记载:明朝大将沐英因铺佐朱元璋开国有功,被封为“西平侯”(今西宁),负责镇守甘青一带。沐英在任“西平侯”时,应当地伊斯兰教上层人士和回族的请求,联合西宁土司冶正国(回族),共同禀奏朝廷后兴建了清真大寺。
该寺自建成以来,一直是西宁地区广大穆斯林礼拜和集会的重要场所。每逢主麻日和尔德节,附近伊斯兰教信徒,纷纷来到这里礼拜,少则上千人,多则上万人。 解放以后,人民政府曾多次拨出专款进行修缮,使这座寺院不断放射出绮丽的色彩。现在,该寺为四方人士游览的重要场所。每年都有大批中外游人到此观光。(来源:百度百科)
点击下载地标文件:西宁东关清真大寺
新疆国际大巴扎具有浓郁的伊斯兰建筑风格,在涵盖了建筑的功能性和时代感的基础上,重现了古丝绸之路的繁华,集中体现了浓郁西域民族特色和地域文化。国际大巴扎占地面积39888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新疆国际大巴扎是新疆商业与旅游繁荣的象征,也是乌鲁木齐作为少数民族城市的景观建筑,又是一座标志性建筑。
作为新疆民族特色的专业购物市场,新疆国际大巴扎以独特的伊斯兰建筑风格,丰富的中西亚商品,吸引着来自中外的游客。大巴扎内的二道桥市场汇集了新疆精美的民族特产,展示了新疆靓丽的民族风情,是新疆最大的民族特色用品市场,660多家经营户经营着12个大类1600多种民族商品。(来源:百度百科)
点击下载地标文件:乌鲁木齐国际大巴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