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2月22日星期五

游泳池里面的Google

游泳池里面的Google

  Googleplex,是Google公司总部的名字,位于美国加州圣克拉拉县的山景城,离旧金山很近。

游泳池里面的Google

  “Googleplex”来源于英文单词“googolplex”(古戈尔普勒克斯),而“Google”转变于单词“googol”(古戈尔)。

  Googleplex里面有一个带有Google图标的游泳池,看起来好像是Google的logo绘制在游泳池的底部。

  通过Google Earth的测量工具,这个“游泳池”只有1米宽,3米长,实际上叫大浴缸更合适,大概Google的人喜欢露天泡浴缸吧。

  照片来源:http://www.flickr.com/photos/shawiz/299824751/

  点击下载地标文件:游泳池里面的Google

2006年12月21日星期四

世界闻名的水利工程——美国胡佛水坝

世界闻名的水利工程——胡佛水坝

  胡佛水坝位于亚利桑那州的西北部,工程庞大,建成后对工农业发展起着巨大的作用。因此它在世界水利工程行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世界闻名的水利工程——胡佛水坝

  胡佛水坝的建造耗费了大量资金,动员了大批入力,于1936年竣工并交付使用。它是一座拱门式重力人造混凝土水坝。坝高220米,底宽200米,顶宽14米,堤长377米。这样巨大的水坝在世界上是不多见的,它宛如一条巨龙盘卧在大地上,显得十分威武。

  胡佛水坝的命名还经历过一番曲折。1936年水坝落成时,共和党领袖胡佛正在台上,水坝遂以他的名字命名。但是民主党人对此耿耿于怀,很不服气。一候胡佛下台。他们便把胡佛水坝更名为鲍德水坝,鲍德是附近一个城市的名字。此后共和党人重新得势,鲍德水坝又变成了胡佛水坝。从水坝的两度易名,人们不难窥见美国资产阶级党派纠纷之一斑。

  胡佛水坝的蓄水池是著名的密德湖。密德湖碧波浩渺,一望无际。是西半球最大的人工湖。它不仅景色优美,而且能灌溉庄稼和利用水力发电,对发展生产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胡佛水坝的发电功率为1345兆瓦,可供应太平洋沿岸的西南部大部分地区,可见胡佛水坝贡献之大。

  点击下载地标文件:胡佛水坝

2006年12月19日星期二

巴拿马运河

巴拿马运河

  巴拿马运河位于美洲巴拿马共和国的中部,它是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的重要航运要道。巴拿马运河全长81.3千米,水深13米~15米不等,河宽150米至304米。整个运河的水位高出两大洋26米,设有6座船闸。船舶通过运河一般需要9个小时,可以通航76000吨级的轮船。

  巴拿马运河的开凿过程是一段不平凡的历史。多少年采,帝国主义一直试图控制拉美国家,包括这些国家的主权领土、能源、交通等。处在这一地区的巴拿马共和国曾经就是一个受到扩张、侵占的国家,巴拿马人民在历史上受尽帝国主义的奴役与压迫,巴拿马运河就是最好见证。

  巴拿马地处北美洲与南美洲的交界处,地区优势明显,左临太平洋,右临大西洋,最宽的陆域宽度只有80多千米。这一切使得巴拿马成为沟通两大洋的理想之地。早在16纪,西班牙国王查理五世就曾下令进行巴拿马运河开凿的测量与调查。到了1879年,在法国巴黎召开了审查巴拿马运河问题的国际代表会议,决定由法国政府全面负责进行开凿运河。1880年1月1日,法国的"全球巴拿马洋际运河公司"宣布正式开工挖凿巴拿马运河。然而,因流行病的发生、蔓延以及财政上的重重困难,挖凿工程终于在1889年停顿。在以后的时间里,美、英、法三国围绕着巴拿马运河的开凿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逐。1901年,美国迫使英国就范,缔结了《海一庞斯福特条约》,同时废除了1850年签订的保证两国对巴拿马运河拥有平等权的《克莱敦一布尔尼条约》。美国从此获得了开凿、经营和管理巴拿马运河的特权01903年,在美国的策划下,哥伦比亚共和国巴拿马地区的一些人发动政变,宣布成立巴拿马共和国。同年11月18日,美国与巴拿马签订了不平等的美巴条约,规定了美国以一次偿付1000万美元和9年后付给年租25万美元的代价,取得永久使用巴拿巴运河区(约14.74万公顷)的权利。除了这一权利之外,美国还得到修建铁路和设防驻军的权利。

  在法国原先开凿运河航道的基础上,美国又继续投资了3.87亿美元,雇佣了数十万人挖凿运河。在整个挖凿施工过程中,来自世界各国的劳工,其中包括许多中国劳工,都为开凿巴拿马运河付出了血汗。当时的劳工们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下劳动,曾先后有7万名巴拿马和其他国家的劳工死亡。巴拿马运河于1914年竣工,1915年通航,1920年起运河成为国际通航水道。由于巴拿马运河的开通,太平洋与大西洋之间的航程比原来缩短了5000千米至10000千米。现在,每年大约有1.2万至1.5万艘采自世界各地的船舶经过这条运河。

  巴拿马运河通航以来,美国一直控制着运河航行等各个环节。直至今日,管理运河的最高权力机构是"巴拿马运河管理委员会",委员会的总负责人由美国人担任,副手是巴拿马人,运河的全部引航员由美国人充当。

  为了夺回运河的管理权,巴拿马人民不断进行英勇斗争。 1946年1月9日,巴拿马曾爆发了震惊世界的反美爱国斗争。在巴拿马人民坚持不懈的反抗与斗争下,美国政府终于和巴拿马政府签订了《巴拿马运河条约》。根据这个条约,美国应在1999年前把巴拿马运河及运河区全部归还巴拿马,美国驻扎在运河区16个基地的军队将全部撤走。运河收回后,巴拿马政府将另外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统一处理运河事务。

  点击下载地标文件:巴拿马运河地标

天下江山第一楼:黄鹤楼

天下江山第一楼:黄鹤楼

  黄鹤楼位于湖北省武汉市长江边的蛇山上。蛇山又称黄鹄山、黄鹤山。黄鹤楼是我国江南三大名楼之一,有“天下绝景”之称。

  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期,以后各代屡毁屡建。仅明清两代,就被毁7次,重建和维修了10次,因有“国运昌则楼运盛”之说。清光绪十年(1884年),黄鹤楼为一场大火焚毁。至1985年,新建的黄鹤楼又屹立在长江之滨。

  历史上的黄鹤楼轩昂宏敞,瑰丽无比,是文人骚客登临行吟之胜地。崔颢、李白、白居易、贾岛、陆游等,都先后到此游乐,吟诗作赋。其中以崔颢的《黄鹤楼》诗最负盛名,被称为唐人七律之首。

  古黄鹤楼“共分3层,计高92丈,加铜顶7尺,共成九九之数”。新黄鹤楼比旧楼更为壮观,它高sl.4米,共5层,比古楼高出近20米。主楼建筑面积4,000多平方米。新黄鹤楼的建筑特色是各层大小屋檐交错重叠,翘角飞举,宛如展翅欲飞的鹤翼。楼层内外绘有以仙鹤为主体,云纹、花草、龙凤为陪衬的图案。

  登楼眺望,视野开阔,远山近水一览无余。“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诗中的意境,深远隽永,耐入寻味。

  点击下载地标文件:天下江山第一楼:黄鹤楼

2006年12月18日星期一

阿尔及利亚的异形飞船

阿尔及利亚的异形飞船

  在阿尔及利亚的沙漠中,有人发现了这个地标,这是个很奇怪的地方,沙漠中的这个物体不像自然产生的,很像人为造成的,其形状让人联想到了神秘的异形飞船。看起来的确很奇特。不知道大家谁了解这个东西的内幕。

  点击下载地标文件:阿尔及利亚的异形飞船

2006年12月17日星期日

台湾地下潜艇基地

台湾地下潜艇基地

  台军于1993年开始实施“十年兵力整建计划”,包括建立一支“潜艇舰队”。据台军方宣称,地下基地建成后,将能有效执行台湾对外航道的反封锁任务,并能隐匿潜艇行踪。台海军早在1991年7月就在花莲县建了一个地下潜艇基地,那是在花莲县寿丰乡水琏村东边的一个面积约4.5平方公里的山岭中,在面向海岸的一方开凿一U字形山底隧道,U字形隧道两个出口面对太平洋,是潜艇的出入口。在隧道内部,则另有庞大的修护设施和加油补给设备。据报道,最近台军已经增加了该基地的潜艇和反潜舰的数量,舰只出入该基地的次数也增加了。台军评估,该基地扩充后,向北150公里涵盖了苏澳、基隆、淡水等港口及水域,向南200公里则涵盖屏东、高雄等地区的水域。

  点击下载地标文件:台湾地下潜艇基地

2006年12月16日星期六

克罗地亚中古城

克罗地亚中古城

  “自由是非卖品——就算用全世界的金子也不能收买。”这是杜布洛尼(Dubrovnik)城门上的格言。这个城市奠基于17世纪,坐落在达尔马提亚(Dalmatian)海岸地区。杜布洛尼老城坐落在达尔马齐亚海岸南端的一塊石灰岩脊上,从高处俯瞰,強大厚实的米白色城墙,包围著斑驳的红色砖瓦,清澈湛蓝的亚得里亚海三面环抱,彷彿一片張开在海面上的巨大贝壳。

  這里曾经是座繁华的地中海贸易中心,有“亚德里亚海之珠”之称,海权力量仅次于威尼斯。然而1667年经历一场毀灭性的大地震,近年又发生克罗地亚与塞尔维亚人之间的武力冲突。杜布洛尼的海权和贸易实力虽不再,卻能将最重要的古老遗产完完整整地保存下來,而贏得「斯拉夫的雅典」称号。

  杜布洛尼的历史可以追溯到7世紀,曾受拜占庭、威尼斯、匈牙利等政权统治,1358年此地建立起一座自治的“拉古沙共和城邦”(The republic of Ragusa),杜布洛尼随后以拉古沙(Ragusa)之名驰名海上。

  15、16世纪時,杜布洛尼的商船舰队超过500艘,随著欧洲大发现纪元开启,这座老城富甲一方,紧接著的欧洲文艺复兴动力,当地的艺术、建筑、文学、科学发展达到顛峰,是杜布洛尼的黃金年代。

  1667年的那场大地震,毀去了城中大半建築,幸好根基雄厚的杜布洛尼迅速从灾难中站起來,兴建起富丽堂皇的巴洛克式建筑,这等实力即为明证。18世紀末,杜布洛尼的商船达到673艘,缔结邦交的城市超过80个。直到1808年,拿破伦攻破堡垒,解散城邦,「拉古沙」时代告一段落。

  近代史上,杜布洛尼面临最残酷的考验,1991年秋天到1992年5月期间,克罗地亚为争取独立,被南斯拉夫军队重炮轰击,丟下超过2000顆炸弹及导弹在杜布洛尼城里,许多达尔马齐亚文化遗产严重受损,观光产业一蹶不振。

  直至1995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欧盟協助重建下,杜布洛尼逐渐走出战火阴影,游客回笼,再度展现黃金年代的荣耀。

  来源:杨·贝特朗“从空中看地球”航拍专题

  点击下载地标文件:克罗地亚中古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