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1月19日星期日

澳大利亚大堡礁

澳洲大堡礁

  大堡礁绵亘于澳洲东北海岸,长二千五百公里,育有四百多种珊瑚,为全世界最大的珊瑚组成物。这片丰富而宁静的海底生物乐园,一九七九年辟为海洋公园(占全球受保护海面的百分之十五),一九八一年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定为世界遗产。大堡礁栖息有一千五百多种鱼、四千种软体动物,还有濒临绝种的儒艮(海牛)之类的动物,以及六种海龟(全世界只有七种)。珊瑚礁为世上唯一在本质上属于生物性的地形,由众多珊瑚虫所组成,而珊瑚虫与与动物海藻(zooxanthella)共生。动物海藻为光敏海藻,促成其宿主钙质骨骼的发展。

  大堡礁纵贯蜿蜒于澳洲的东海岸,全长2011公里,最宽处161公里。南端最远离海岸241公里,北端离海岸仅16公里。在落潮时,部分的珊瑚礁露出水面形成珊瑚岛。

  在礁群与海岸之间是一条极方便的交通海路。风平浪静时,游船在此间通过,船下联绵不断的多彩、多形的珊瑚景色,就成为吸引世界四方游客来猎奇观赏的最佳的海底奇观。

  到了北昆士兰州的城市凯恩斯-Cairns,可以选择不同的岛屿和路线去看珊瑚礁。有一个比较综合的景点值得一看:绿岛胜地- Green Island Resort.它有一个与一般水族馆不同的“水下世界”馆,除了有更多种类、更多数量的热带鱼,还有斑斓奇异的活珊瑚。这都是有生命的群体,颜色千奇、形状百怪:有的像生物,原地浮动不停;有的像植物摇曳滋长。珊瑚的颜色比陆地上植物的色彩还丰富绚丽。加之游弋穿行其间的热带鱼群,你会感觉自己置身于一个活的艺术宫殿,心旷神怡之际,便想打破这种只可视不可触的神秘感,能否入水也身历其境?

  这里还有几个小海岛可以做游艇去观赏,如果你不晕船的话,游艇上的午餐将是一顿最满意的海味。有一个鸟岛Michaelmas Bay,在接近鸟岛之前,换乘一有玻璃窗环绕的小艇,坐在窗前观景,你感觉在看小宽银幕立体电影。那些活跃生动的海底世界图像一定会定格于眼膜,印嵌在脑海,永远闪现着大自然的美感。

  来源:杨·贝特朗“从空中看地球”航拍专题

  点击下载地标文件:澳洲大堡礁

2006年11月18日星期六

墨西哥坎昆岛的坎昆角

墨西哥坎昆岛的坎昆角

  在墨西哥金塔纳罗奥州犹加敦(Yucatan)半岛的东北尾端,有座狭长的岛屿矗立于沿岸广大泻湖与加勒比海之间,岛上直到一九七二年才出现几栋建筑。如今这里已是墨西哥最重要的观光区,全球最大的海边渡假胜地之一,与欧美有直飞班机往来。沿着十五公里长的海边,豪华饭店林立;在坎昆(Cancun)南部的马雅里维拉(Maya Riviera)海岸沿线,住宿设施更是绵延七十公里长。观光是墨国的重要经济来源,二○○○年时就替墨国赚进八十三亿美元。一九九九年,在坎昆这个大众旅游胜地(每年三百万游客,百分之七十四是外国人),举办了一场以“永续观光”为题的北美洲会议。观光开发带给环境的冲击,往往连带改变了当地原有的特色。这项前所未有的会议,便将重点放在自然资源与本土特色的保存,以及如何开发当地人也能公平分享的利益。

  坎昆位于墨西哥尤卡坦半岛东北部,过去只是加勒比海中靠近大陆的一个狭长小岛,长21公里,最宽处只有400米。但这里有平静的大海,明媚的阳光,细软雪白的沙滩,周边还有大量古玛雅人的文化遣存。经过开发,坎昆岛上已建起80多座豪华旅馆以及餐馆、购物中心、娱乐场所。坎昆早已成为闻名世界的海滨度假旅游的胜地,每年有200多万国外旅游者到这里度假旅游。

  来源:杨·贝特朗“从空中看地球”航拍专题

  点击下载地标文件:墨西哥坎昆岛的坎昆角

2006年11月17日星期五

葡萄牙里斯本大发现纪念碑

葡萄牙里斯本大发现纪念碑

  葡萄牙里斯本的“大发现纪念碑”(Monument to the Discoveries)高50公尺,矗立于太加斯河口,为独裁者萨拉查(Salazar)为纪念航海家亨利逝世五500周年在1960年命人所建。亨利站在船首,手上托着一艘当时的多桅小帆船,其他15与16世纪伟大的海上探险家则紧跟在后,包括1498年绕过好望角的达伽马、1521年横越太平洋的麦哲伦,以及第一位航抵巴西的欧洲人卡布拉尔(Pedro Alvares Cabral)。葡萄牙是伊比利半岛上第一个摆脱摩尔人统治的国家,因此得以比邻国西班牙更早50年展开征服世界的大业,在航海大发现上扮演重要角色。葡萄牙水手开历史之先河,探索全球各大洋。因他们的开疆拓土,葡萄牙帝国的势力在16世纪初就远达东印度群岛。葡萄牙征服者及后来的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征服者远征时,同时将基督教信仰和科学理念传播出去,而且往往是以武力和奴役的方式来达到这项目的。

  来源:杨·贝特朗“从空中看地球”航拍专题

  点击下载地标文件:葡萄牙里斯本大发现纪念碑

2006年11月16日星期四

葡萄牙佩纳宫

葡萄牙佩纳宫

  葡萄牙里斯本近郊的新特拉镇(Sintra)是摩尔贵族与葡萄牙王室的夏宫所在地,之所以在新特拉建夏宫是因为这里树林阴翳、满目葱茏,风景迄人。这一带山峦起伏,宫殿、城堡和别墅就坐落在这一碧连天之中,人文景观与自然风光揉合在一起,难怪诗人拜伦把新特拉喻为伊甸园。

  早在摩尔人统治时期,新特拉王宫(Palacio Nacional de Sintra)就已经存在了,但成为今天这个样子却是从15世纪初叶开始经过多次扩大与重建的结果——一个摩尔式、哥特式和葡式的混合体。宫内富丽堂皇,最漂亮的要数天鹅厅,成群头戴皇冠的天鹅绘在了天花板上。最后一位女王19世纪80年代仍住在这里。100年后的今天,王宫对外开放。

  翠绿的山上粉红色的佩纳宫是国王离宫,轻快的粉红色和如发射火箭般的城堡顶层塔楼,使它看上去像一座乐园式的城堡。此外还有小径、门廊和固定吊桥等,形成了多种建筑风格综合在一起的城堡。佩纳宫建于1840-1850年,距今近一个半世纪,但却是新特拉比较新的宫殿了。

  佩纳宫(Palacio da Pena)是国王离宫,它耀眼、奇特、矫饰的身姿看上去像一座乐园式的城堡。宫殿本身为多种建筑风格的大杂烩,兼具哥德式、文艺复兴式、摩尔式、曼努埃尔式(Manueline,葡王努埃尔一世在位时的建筑风格)乃十九世纪葡萄牙女王玛丽雅二世的丈夫——费迪南德(Ferdinand of Saxe-Coburg-Gotha)之心血结晶。费迪南德受德国浪漫主义的启发,授命德国建筑师冯埃施韦格南爵(Baron von Eschwege)负责兴筑,主要建于1840——1850年,最终完工于1885年,即费迪南德逝世那年。居住在此地区的其他达官显贵,按照同样的理念建筑官邸,使得辛特拉成为欧洲浪漫派建筑的中心,其公园与庭园风格更深深影响及后世的景观美化设计。由于深具文化价值,此一地区于1995年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

  摩尔城遗迹(Castelo dos Mouros)与佩纳宫隔山相望。与佩纳宫相比,这边是破落的遗址,有着荒凉之美。虽然逶迤起伏的城墙现在长满了青苔,但却占据着整个山头,规模之大与年代之久让人浮想联翩。伴着清爽的山风顺着城墙走,可以欣赏山腰葱翠茂密的树林及其环抱着的几座绿中白得夺目的别墅和山麓下淡橙色的新特拉城。

  来源:杨·贝特朗“从空中看地球”航拍专题

  点击下载地标文件:葡萄牙佩纳宫

2006年11月15日星期三

葡萄牙里斯本基督像

葡萄牙里斯本基督像

  南欧有三大半岛,葡萄牙位於最西方的「 伊比利半岛」。葡萄牙滨临大西洋,出海位置优越,但面积狭小,国土长约五百六十公里,有些地方宽仅一百四十五公里,好像停泊在欧洲大陆边缘的一艘驳船。里斯本是葡萄牙首都和最大商港,人口8 3 万,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也是第一大海港,与南、北美,西非及地中海的交往频繁。太加斯河在西班牙托雷多时仅是护城小河,流至里斯本成宽阔大河,注入大西洋。里斯本位於葡萄牙西部,离大西洋约七公里, 以前是希腊贸易站,后来成为古罗马市镇,城市倚海和北面的七座丘陵地 而建,许多曲折的街道顺山麓盘旋而上。市区有很多中世纪遗留至今的建筑及古蹟。一般游客会专车穿越横跨塔古斯河的四月二十五日吊桥,前往基督像(Christ in Majesty)山丘,俯瞰里斯本港湾美景。四月二十五日吊桥 ( Salazar 桥 ) , 长 2278M ,是欧洲最长吊桥, 世界第三长吊桥, 1966 年建,以葡萄牙革命获得自由之日命名 里斯本的这座基督像与里约热内卢的基督像十分雷同位於里斯本南方,在Almada山顶,由此眺望里斯本市区及海峡周边,景观开阔。

  这尊基督像于1959年树立在伊比利半岛的大西洋岸,面朝里斯本,兴建灵感来自俯瞰巴西里约热内卢的基督像(Christ the Redeemer)。艺术家法朗科(Francisco Franco)花了10年时间,完成这尊高28公尺的雄伟基督像,连同下方82公尺高的混凝土底座,共110公尺高。基督像耸立于太加斯河口岸边,见证了伊比利半岛人民的宗教狂热。葡萄牙比邻国西班牙还早50年脱离摩尔人的宰制;在这50年间,葡萄牙抢先展开了新世界的探索和征服。在航海家亨利(1394-1460)带头下,葡萄牙水手相继出海,成为全球海域的探险先驱。

  来源:杨·贝特朗“从空中看地球”航拍专题

  点击下载地标文件:葡萄牙里斯本基督像

2006年11月13日星期一

西藏布达拉宫

西藏布达拉宫

  布达拉宫位于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市西北郊区约两千米处的一座小山上。在当地信仰藏传佛教的人民心中,这坐小山犹如观音菩萨居住的普陀山,因而用藏语称此为布达拉(普陀之意)。

  布达拉宫重重叠叠,迂回曲折,同山体融合在一起,高高耸立,壮观巍峨。宫墙红白相间,宫顶金碧辉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它是拉萨城的标志,也是西藏人民巨大创造力的象征,是西藏建筑艺术的珍贵财富,也是独一无二的雪城高原上的人类文化遗产。

  悠久历史,恢弘的建筑

  布达拉宫始建于公元7世纪藏王松赞干布时期距今已有1300年的历史。

  唐初,松赞干布迎娶唐朝宗室女文成公主为妻,为夸耀后世,在当时的红山上建九层楼宫殿一千间,取名布达拉宫以居公主。据史料记载,红山内外围城三重,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宫殿之间有一道银铜合制的桥相连。布达拉宫东门外有松赞干布的跑马场。当由松赞干布建立的吐王朝灭之之时,布达拉宫的大部分毁于战火。

  明末,在蒙古固始汉的武力支持下,五世达赖建立葛丹颇章王朝。公元1645年,开始重建布达拉宫,五世达赖由葛丹章宫移居白宫顶上的日光殿,1690年,在第巴桑杰嘉错的主持下,修改红殿五世达赖灵塔殿,1693年竣工。以后经历代达赖喇嘛的扩建,才达到今日的规模。布达拉宫外观13层,高110米,自山脚向上,直至山顶。由东部的白宫(达赖喇嘛居住的地方),中部的红宫(佛殿及历代达赖喇嘛灵塔殿)组成。红宫前面有一白色高耸的墙面为晒佛台,在佛教的节日用来悬挂大幅佛像挂毯。

  坚固的结构、华丽的造型

  布达拉宫整体为石木结构宫殿外墙厚达2~5米,基础直接埋入岩层。墙身全部用花岗岩砌筑,高达数十米,每隔一段距离,中间灌注铁汁,进行加固,提高了墙体抗震能力,坚固稳定。

  屋顶和窗檐用木制结构,飞檐外挑,屋角翘起,铜瓦鎏金,用鎏金经幢,宝瓶,摩蝎鱼和金翅乌做,脊饰。闪亮的屋顶采用歇山式和攒尖式,具有汉代建筑风格。屋檐下的墙面装饰有鎏金铜饰,形象都是佛教法器式八宝,有浓重的藏传佛教色彩。柱身和粱仿上布满了鲜艳的彩画和华丽的雕饰。内不廊道交错,殿堂杂陈,空间曲折莫测,置身其中,步入神秘世界。

  布达拉宫是汉藏艺术交流融合的结晶,是宗教艺术的宝库

  布达拉宫内部绘有大量的壁画,构成一座巨大的绘画艺术长廊,先后参加壁画绘制的近有二百人,先后用去十余年时间。壁画的题材有西藏佛教发展的历史,无世达喇嘛生平,文成公主进藏的过程,西藏古代建筑形象和大量佛像,金刚是一部珍贵的历史画篆。布达拉宫中各座殿堂中保存有大量的珍贵文物和佛教艺术品。无世达的灵塔,座落在灵塔殿中。塔高14. 85米,是宫中最高的灵塔,塔身用黄金包裹,并嵌满各种珠宝玉石,建造中耗费黄金11万两。其它几座灵塔虽不如达赖喇嘛灵塔高大,其外表的装饰同样使用大量黄金和珠宝,可谓价值连城。

  落拉康殿中有大型铜制坛城,坛城是佛教教义中世界构造的立体模型,也是佛居住,说法的讲坛。造型别致,装饰华丽。

  萨松郎杰殿中供奉有用藏、汉、满、蒙四中文字书写的康熙皇帝长命牌位和乾隆皇帝画轴。表现了历代达同中央政府的隶属关系。在一些殿中还悬挂有清朝皇帝的匾额。在达居住的宫殿中还有大量豪华陈设、服饰。

  整座布达拉宫堪称是一座建筑艺术与佛教艺术的博物馆。

  资料来源:中国世界遗产网

  点击下载地标文件:西藏布达拉宫地标

青海可可西里湖

可可西里湖

  位于治多县西北部,可可西里山与马兰山之间断陷盆地东段。半咸水湖,内流湖,岸边有盐碱结皮。湖水面积302.2平方公里,湖水深度为25米,湖水体积为75.5亿立方米,湖以山名命名,东西长39.4公里,南北宽14.7公里,湖水面300平方公里,水深一般30米,湖面海拔4878米。湖水化学类型为硫酸钠亚型,矿化度13.41克/升,密度1.008,ph值8.8,水色浅绿.汇入面积1125平方公里,以冰雪融水补给,西北部冰川融水形成的连水河从湖西端注入源于西南面汉台山的冷水河从湖西南注入;北面兴军山,东西黑石山,南面可可西里山均有溪流以潜流形式汇入该湖。湖岸多为砂土带,植物覆盖度低,是高原野生动物出没之所。

  中国科学院可可西里科考队在可可西里湖西南边考察时,发现大量雌、雄藏羚羊群,这意味着可可西里湖周边是藏羚羊的一个越冬栖息地。

  按照此前的研究,每年6、7月份,母藏羚羊会拖着怀孕的身躯,长距离地迁徙至卓乃湖和太阳湖等产羔地。通过此次在库赛湖、卓乃湖、太阳湖和可可西里湖等地的考察,说明可可西里地区除了长距离迁徙的产仔母藏羚羊外,还有一定数量的母藏羚羊是在产羔地附近生活和产羔的。

  藏羚羊是中国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濒危动物物种,也是国际贸易公约列入严禁贸易附录一的动物。目前,可可西里保护区内约有藏羚羊5万只。

  点击下载地标文件:青海可可西里湖地标